“灵魂砍价手”真的要伸向牙科了?且看国家医保局释放的信号。
| 来源:赛柏蓝器械
| 数据支持:众成医械研究院
| 撰稿:东台
挤出价格水分
9月2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对代表“关于规范种植牙材料费用并将其治疗和服务费用纳入医保的建议”的答复函。答复函指出,目前,根据规定,各省(区、市)对眼镜、义齿、义眼等器具均不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
但未来,在耗材价格方面,将指导地方把种植体纳入平台挂网范围,促进各品牌种植体价格阳光透明,挤出水分。推进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建设实施,将涉及种植体的回扣等医药商业贿赂案件纳入信用评价范围,采取约束措施。
在医疗服务费方面,将规范口腔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对拆分过多过细的项目进行整合。控制公立医院自主制定价格的医疗服务项目和收费规模。
在耗材和诊疗项目医保支付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和基金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支付标准。
同时,将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研究探索将牙科项目纳入商业保险支付范围的可行路径。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加强与牙科耗材生产企业、医疗机构合作,研究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口腔类专科保险项目。
一个月前,宁波医保局《关于征求关于进一步明确医保历年账户支付种植牙项目的方案意见的通知》在网络上流传,业内掀起轩然大波。有人猜测,“灵魂砍价手”要伸向牙科了。
此次医保局的答复可以看出,种植牙大规模纳入医保之事,尚未提上日程,但价格水分是一定要挤出来的。
种植牙高价从哪来
种植牙是目前比较流行的缺牙修复方式,价格相对高昂。其中主要包括种植体、基台、牙冠、修复附件、配套工具等耗材费用,口腔CT等相关辅助检查费用,首次种植至牙冠安装后的医疗服务费用等。
据了解,相较于私立医院,受耗材进价、相关医疗服务等费用的影响,公立医疗的种植牙收费更高。
在种植牙耗材中,比较核心的是种植体。目前,国产种植体的价格大多低于五千,韩国种植体大多五千到一万,美国、瑞士种植体大多一万至一万五,瑞士的高端种植体甚至可达两到三万。
虽然进口种植体的价格比国产种植体高出不少,但市场份额多被进口种植体占据,主要品牌有韩国的奥齿泰、登腾,美国Biomet旗下的3i和杰美,以及皓圣,瑞士的诺贝尔、士卓曼,以色列的雅定等。其中,韩国种植体价格相对较低,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58%。
据众成医械大数据平台统计,获得我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国产种植体企业共17家,尚未形成规模。截至2021年7月底,获得我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国外种植体企业共36家,以韩、美、德、瑞士企业为主。国产种植体上市时间相对较晚,市场占有率在7%左右,医生的使用习惯和患者认可偏好还比较低。
(进口种植体注册产品数量分布)
利润方面,瑞士士卓曼种植体的毛利率在70%以上,净利率为18%~25%;韩国品牌奥齿泰,价格在5000~6000元,毛利率在57%~59%,利润率为5.5%~10%。
除种植体外,牙冠的利润空间也很大。从消费端来看,烤瓷牙的价格一般在800-2000元,国产全瓷牙为3000-5000元,进口全瓷牙则为8000元左右。其中,材料成本占比15%~20%。
目前,国内规模较大的牙冠生产商有家鸿口腔、现代牙科等。现代牙科2021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收益14.81亿港币,毛利7.8亿港币,其中,主要供应牙科修复手术所用产品(包括牙冠、牙桥及植入物)的固定义齿器材分部,上半年收益9.82亿港币,销售成本4.52亿港币,毛利5.3亿港币。
(种植体国内生产企业名单)
复合增长率近50%,市场规模上千亿
实际上,种植牙并非唯一的缺牙修复方式,烤瓷桥、活动假牙也可以实现缺乏修复,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求。整体来看,后者在舒适度、美观度方面有所不足,但费用相对较低。
相关人士认为,这可能与医保“保基本”的功能定位不太相符,所以此前并未纳入医保考量范围。
但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以及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升百姓的幸福度也早已提上政府工作日程。从宏观来看,未来,种植牙的需求只增不减。
据统计,在全球种植牙渗透率最高的韩国,每万人可达632颗;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可达每万人100颗以上。而我国种植牙的渗透率相对较低,每万人仅28颗,是韩国的1/22。
虽然渗透率低,但是增长率高,市场潜力非常大。据众成医械数据,2012-2019年,我国种植牙总量由18万颗增至近312万颗,复合增长率达49.95%。研究者预测,我国种植牙潜在市场规模可达1763亿元。
在如此巨大的潜在市场面前,如何杀出进口牙的包围圈,为庞大的缺牙患者提供优质产品,是国产企业需要用心钻研的课题。中国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只有拿得出更加舒适、美观、耐用的产品,才能最终赢得医生和患者的认可,迎接市场的鲜花和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