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史视域的大型辞书量词斠议
runsly
03-11 17:08
0

摘  要:大型權威辞书的编纂集中体现了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成果,辞书的修订又指导并推动着汉语词汇史的发展。大型辞书修订工程浩繁,词汇史研究的新成果可以为其提供借鉴,而量词作为汉语中颇具特色的一个词类,基于汉语量词发展史的研究可以订补量词释义、增补量词新成员、提前量词始见书证等。

关键词:辞书;量词;义项;书证;词汇史;始见书证

量词丰富是汉语乃至汉藏语系、南亚语系诸多量词语言的重要特点,因此,量词研究一直是汉语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课题之一。就汉语量词发展史研究而言,厘清每一个量词产生的时代和语源,对于汉语历史词汇学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意义,这既是进一步探讨语法化动因与机制的基础,也可以为权威辞书的编纂和修订提供借鉴。《汉语大词典》[1]、《汉语大字典(第二版)》[2]都是集国内诸多语言学和辞书学学者多年之力编纂而成,全面搜集整理古今文献资料,源流并重,对字词的起源、发展、演变作了比较全面科学的历史总结,反映了当前大型辞书编纂的最高水平。但正如著名辞书学家赵振铎先生所言:“大型字典在编纂完成以后都应考虑它的修订工作。修订工作可使字典能够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发现不足,不断改进内容,以更臻完善。这也就是有些字典有生命力的原因。”[3](P236)基于汉语量词发展史的研究,对于大型辞书可以订补量词释义、增补量词义项、提前量词始见书证,从而进一步提高辞书释义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一、订补量词释义

大型辞书的编纂和修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中,“准确性是语文词典释义的基本要求和核心要素”[4](P31)。不过,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大型权威辞书对部分量词的释义仍存在一些不尽妥帖之处,需要进一步修订或补充说明,以增强其准确性和科学性。在汉语量词史的研究中,可以发现诸多此类的问题。

1.轮

《大词典·车部》:“量词。辆。用以计车数。”《大字典·车部》:“量词。辆。”书证均引《南史·贼臣传》:“景造诸攻具及飞楼、橦车、登城车、钩堞车、阶道车、火车,并高数丈,车至二十轮,陈于阵前。”①

按:细审文意,其实“车二十轮”并非表示车十辆,而是一辆车达到二十个轮子,形容车之大,《梁书·侯景传》中则明确有数词“一”,作“一车至二十轮”,文意甚明。

2.属

《大词典·尸部》《大字典·尸部》:“量词。特指成套的铠甲。”书证引《周礼·考工记·函人》:“函人为甲,犀甲七属,兕甲六属,合甲五属。”又《汉书·刑法志》:“魏氏武卒,衣三属之甲。”

按:“属”并非量词,二辞书所引《周礼·考工记·函人》郑玄注便已阐明:“属……谓上旅下旅札续之数也。”如此解释,可能会将“旅”误解为军队编制单位,其实这里的“旅”即铠甲之义,如“上旅”可以指铠甲的上衣。《周礼·考工记·函人》:“凡为甲,必先为容,然后制革。权其上旅与其下旅,而重若一。”汉代郑玄注引郑众曰:“上旅谓要(腰)以上,下旅谓要(腰)以下。”唐代贾公彦疏:“上旅,腰以上,谓衣也。下旅,腰以下,谓裳也。”而“属”为连缀之义,《说文解字·尾部》:“属,连也。”《周礼·考工记·函人》中的“犀甲七属”,指的是“甲的上衣、下裳(即上旅、下旅)均由七札甲片连缀而成”,因此,甲片越少越坚固,故下文云:“犀甲寿百年,兕甲寿二百年,合甲寿三百年。”但所谓“积非成是”,隋唐以后文献反而偶见“属”用作量词者。

3.阖

《大字典·门部》:“量词。层(用于花)。”书证为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芭蕉》引《南方异物志》文:“(甘蕉)实随华长,每华一阖,各有六子。”

按:其他文献未见此量词用法。西晋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上(今本):“甘蕉……实随华长,每华一阖,各有六子,先后相次。子不俱生,花不俱落。”石声汉先生对《齐民要术》进行译注时,并未对此词进行解释,他将这段话翻译为:“每一层花,都有六个果实,先后依次序开放。”[5](P1282)《大字典》释义或据石先生译注而来。不过,细审文意,“阖”应当是其常用义动词“闭合”,“每华一阖”的意思是“每一花闭合后”。清代李调元《南越笔记》卷十四“芭蕉”记载:“每一花开,必三四月乃阖。一花阖,成十余子,十花则成百余子。大小各为房,随花而长,长至五六寸许。先后相次,两两相抱。其子不俱生,花不俱落。”“每一花开”与“一花阖”相对而言,则“阖”显然为动词“闭合”义,与动词“开”相对。

4.角

《大词典·角部》:“量词。牛一头称一角。明宋濂《凤阳单氏先茔碑铭》:‘上闵其劳,从之,赠田三千亩,牛七十角。’”

按:一牛有两角,“牛七十角”当指三十五头牛。而且量词“角”隋唐五代已见,如元稹《田家词》:“归来攸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牛两角,即牛一头,而非牛两头。《大字典·角部》该条未收个体量词的用法,其实唐代以后文献较为多见,当补。

《大字典·角部》:“量词。饮料或土地的计量单位。”书证为司空图《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十九首》之十一:“客来须共醒醒看,碾尽明昌几角茶。”

按:“角”并非用于饮料,它是一种贮茶器,而不是饮茶器。又,“文书的件数”义项始见书证为《红楼梦》和《官场现形记》,时代过晚;其实,隋唐五代文献已见这一用法,如段成式《与温庭筠云蓝纸绝句(并序)》:“予有杂笺数角,多抽拣与人,既玩之轻明,复用殊麻滑。”

5.科

《大词典·禾部》:“用同‘棵’。量词。用于植物。”书证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凡五谷唯小锄为良,良田,率一尺留一科。”

按:量词“科”为丛簇状量词,用于称量草本植物,相当于“窠”或“丛”;而量词“棵”则不同,多用于木本植物。需要指出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个体量词“棵”尚未产生。

6.楹

《大字典·木部》“楹”量词义引《正字通·木部》:“楹,量度屋数亦曰楹,一列为一楹。”《大词典·木部》亦本此义,但略有变通:“量词。房屋计量单位。屋一列或一间为一楹。”书证均引《新唐书·隐逸传·陆龟蒙》:“(陆龟蒙)有田数百亩,屋三十楹。”

按:《新唐书·隐逸传·陆龟蒙》下文为:“田苦下,雨潦则与江通,故常苦饥。”细审文意,应是指其经济条件之差,其中的“屋三十楹”显然当指房子三十间,而非三十列。

7.枝

《大字典·木部》:“用于带枝、杆之物。”《大字典·木部》:“用于竹木、花草的枝条。”南朝梁费昶《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衣熏百和屑,鬓插九枝花。”

按:“九枝花”的所指可能仍有争议,《汉语大词典》“九枝花”条释义:“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书证亦引此例,周锡保先生认为:“描述插金钗之多,也是这时插带的特点。”[6](P166)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九枝”多指一干九枝的灯,或泛指一干多枝的灯,如南朝梁沈约《伤美人赋》:“拂螭云之高帐,陈九枝之华烛。”因此,在该时期“枝”应当是名词,如三国魏缪袭《神芝赞》:“别为三干,分为九枝。”

8.帙

《大词典·巾部》:“量词。多用于装套的线装书。”书证为《南史·隐逸传上·孔淳之》:“茅屋蓬户,庭草芜径,唯床上有数帙书。”

按:《大词典》特别强调“线装书”之函套,不知何据。线装书的产生当晚至宋代(或说唐末),而量词“帙”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产生,显然《大词典》释义所言不确。

9.幢

在《广韵》中,“幢”字有两读:一为直绛切,可以用作称量建筑物或其他矗立事物的量词,现代汉语仍常见;一为宅江切,《大词典·巾部》:“军队编制名。参见‘幢校’‘幢将’。”《大字典·巾部》:“古代军队编制单位。百人为幢。《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七年》:‘加散骑常侍、右卫将军,领内都幢将。’胡三省注:‘百人为幢,幢有帅。’”

按:“幢”本是一种旌旗,古代常常用于军事指挥、仪仗行列、舞蹈表演等。因古代军营中皆有主帅之旗,故南北朝武将又有“幢主”“幢将”之称;后来成为武官职位名,负责宿卫或统兵。如《宋书·竟陵王诞传》:“诞幢主公孙安期率兵队出降。”因此,它可以用于称量军营的量词,其编制是不固定的。如《宋书·索虏传》:“城内有虏一幢,马步可五百,登城望知泰之无后继,又有别帅巨鹿公余嵩自虎牢至,因引出击泰之。”其中,“一幢”包括步兵骑兵共五百人,可见其编制并不是固定的。

10.缘

《大词典·糸部》:“量词。多用于衣服、袈裟。”书证为南朝梁简文帝《谢敕赉纳袈裟启》之二:“蒙赉郁泥纳袈裟一缘。”《大字典·糸部》未收量词义。

按:量词“缘”并不能用于称量普通的衣服,只能用于袈裟,因为普通的衣物已经有专用量词“领”,但袈裟形制特殊,没有领子,因此使用了新的量词。《说文解字·糸部》:“缘,衣纯也。从糸彖声。”清代段玉裁注:“缘者,沿其边而饰之也。”本义是装饰的衣服边,由此语法化为量词,专用于称量“袈裟”。

二、增补量词新成员

通过对汉语量词发展史的全面梳理与考察,可以发现,无论出土文献还是传世文献中,很多量词为此前所未见。这既包括狭义上的新发现之量词,即该词作为量词此前未见,辞书无量词义项;也包括广义上的新发现之量词,即该词的某一量词义项此前未见,辞书未收录该用法。特别是部分量词在汉语史中只在特定时代的特定文献中使用,又迅速消亡,未能获得进一步语法化,因此没有受到学界关注,但确实在词汇史上曾经出现。毛远明先生说:“《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这样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辞书,义项尤当以完备为佳。”[7](P19)根据大型历时辞书的收词原则,那些应收而易失收之词语或义项也应加强研究。

1.幡

《大词典·巾部》《大字典·巾部》均未收量词义。

按:魏晋南北朝时期,“幡”可以用作称量盾牌、席子的个体量词。如《魏书·蠕蠕传》:“阿那瑰等拜辞,诏赐阿那瑰细明光人马铠二具,铁人马铠六具……赤漆盾六幡并刀,黑漆盾六幡并刀。”南朝宋刘损《奏劾韦朗》:“风闻前广州刺史韦朗,莅任虐法,暴浊是彰,于州所造镂银铪二枚,朱牙楯三十幡,朱画青绫盾三十五幡,犀皮铠六领。”关于量词“幡”的语源,刘世儒先生认为未详待考,“或说就是‘旙’的假借字,作为徽号的。来源上同‘幢’是一路”[8](P188)。不过,晚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盾牌中少有用徽号作为装饰的。我们推测,可能是当时的“漆楯”与“幡”均具有花纹装饰和平面特征,因此,基于隐喻而语法化为称量“楯”的量词。“幡”又可用于称量“竹席”,仅一见,东晋《潘氏衣物券》:“故细笙一幡。”何山认为:“细笙可能是一种小的竹席,属于日常生活用品。”[9]虽然仅此一例,但由于出土文献的真实性,可见量词“幡”并非专用于“楯”。量词“幡”产生后使用频率很低,而且很快就消亡了,可能也与其语源不明、认知特征无法凸显有关,后世文人作品偶尔可见用例,当为仿古而已。

2.梁

《大词典·木部》《大字典·木部》均未收量词义。

按:魏晋南北朝时期及以后,“梁”可以用作称量房子的个体量词,相当于“间”。如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从城西门入,见官府舍,有二重黑门;数十梁瓦屋,男女当五六十,主吏着皂单衫。”又:“复见七八十梁间瓦屋,夹道种槐,云名‘福舍’。”按郑晚晴注所言,后例中的“间”当为衍文:“梁,量词,一梁犹一栋。”[10](P172)疑“间”为抄本注文,误入正文,一梁并非一栋,而是一间;普通房子多以一梁为一间,至今仍如此。

3.颜

《大词典·页部》《大字典·页部》均未收量词义。

按:吐鲁番出土文书中,“颜”常常可以用作称量帽子、面巾类事物的量词。如吐鲁番文书《高昌延昌七年(567年)牛辰英随葬衣物疏》:“右面衣一颜。”吐鲁番文书《高昌延昌十六年(576年)信女某甲随葬衣物疏》:“尖一颜。”

4.会

《大词典·日部》仅收动量词义:“犹回、遍。”《大字典·日部》则未收量词義。

按:南北朝时期,“会”可以用作称量佛像等的集合量词。如北齐《李磨侯造像记》:“唯大齐天统三年四月十日,佛弟子李磨侯敬造镇池寺一所,石佛象释迦一会以报。”《广雅·释诂》:“会,聚也。”刘世儒先生认为:“佛家常用来量众多的‘佛像’(佛家有时把‘极乐世界’叫作‘灵山会’,‘会’用作量词可能就是由此引申),这是‘自然称量法’。”[8](P198)从佛教文献来看,这种解释似乎过于迂曲,因为“会”在汉译佛经中往往就是“会聚”义,如南朝梁沈约《述僧设会论》:“今世召请众僧,止设一会……今之请僧一会,既可仿像行乞。”

5.悬

《大词典·心部》《大字典·心部》仅收个体量词义,书证均引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四·荷兰贡物》:“大自鸣钟一座,大琉璃灯一圆,聚耀烛台一悬。”

按:“悬”还可以用作集合量词,如《魏书·乐志》:“一悬十九钟,十二悬二百二十八钟,八十四律……汉成帝時,犍为郡于水滨得古磬十六枚献呈,汉以为瑞,复依《礼图》编悬十六。去正始中,徐州薛城送玉磬十六枚,亦是一悬之器。检太乐所用钟、磬,各一悬十四,不知何据。”

6.抱

《大词典·手部》《大字典·手部》均只收录“两臂合围的度量”之量词义。

按:“抱”还可以用作集合量词,表示双臂合围所抱持之量。如姚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四分律》卷一:“杨枝者,若一,若两,若众多,若一把,若一束,若一抱,若一担。”

7.贯

《大词典·贝部》《大字典·贝部》均只收录“千钱一贯”的货币量词用法。

按:“贯”用作称量绳子穿连之物的不定指集合量词,魏晋南北朝以后多见。如《魏书·赵柔传》:“柔尝在路得人所遗金珠一贯,价直数百缣,柔呼主还之。”《齐民要术·造神曲并酒》:“三七日,以麻绳穿之,五十饼为一贯,悬着户内,开户,勿令见日。”

8.头

《大词典·页部》《大字典·页部》均收录了多种量词用法,但无集合量词用法。

按:南北朝时期,“头”可以用作集合量词,《齐民要术·种紫草》:“收草宜并手力,速竟为良,遭雨则损草也。一扼随以茅结之,擘葛弥善。四扼为一头,当日即斩齐,颠倒十重许为长行,置坚平之地,以板石镇之令扁。”《四时纂要·三月》引《齐民要术》,其中的“扼”作“把”。汪维辉认为:“一头:四把集合在一起,大端在上,小端在下,扎好,是为‘一头’。‘一把’‘一头’,现今还是群众扎束收获物的通语。”[11](P126)

9.子

《大词典·子部》收集合量词义:“用于能用手指掐住的一束细长的东西。”《大字典·子部》与之类似,书证均引《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若借大王宝剑,卸下一子头发,封在书中,儿见头发,星夜倍程入楚救母。”

按:魏晋南北朝时期,“子”还可以用作称量颗粒状事物的个体量词。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五:“用真麝香一子,于头边。”南朝陈毛喜《与释智顗书》:“今奉寄笺香二片,熏陆香二斤,槟榔三百子,不能得多,示表心,勿责也。”

10.舳

《大词典·舟部》未收量词义,《大字典·舟部》:“汉朝船只计量单位,每一方丈为一舳舻。”

按:“舳舻”用作面积单位,历代文献未见。《说文解字·舟部》:“舳,舳舻也。从舟由声。汉律名船方长为舳舻。一曰船尾。”段玉裁注:“长当作丈,《史》《汉》货殖传皆曰:‘船长千丈。’注者谓总积其丈数,盖汉时计船以丈,每方丈为一舳舻也。此释舳舻之谓,二字不分析者也。下文分释谓船尾舳、谓船头舻,此分析者也。”其实,南北朝时期,“舳”往往可以用作个体量词,称量船只。如北周王褒《上庸公陆腾勒功碑》:“长戟万队,巨舰千舳。”字又可作“轴”,通“舳”,如南朝宋柳元景《讨臧质等檄》:“八銮摇响,五牛舒旆。千乘雷动,万轴云回。”南朝陈徐陵《与王僧辩书》:“楼舡万轴,还系昆明,胡马千群,皆输长乐。”

11.首卢

《大词典》“首”下未收该词。

按:“首卢”是梵语Sloka的音译,又译作“首卢迦、首卢柯、输卢迦波、室路迦、室卢迦”等,是计算经论文字的专用集合量词,三十二字为一首卢。《玄应音义》:“首卢,亦名室路迦;或言输卢迦波,印度数经皆以三十二字为一输卢迦;或名伽陀。”东汉译经未见用例,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新兴的集合量词。如东晋释道安《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钞序》:“其国师字鸠摩罗跋提,献梵天品一部,四百二牒言二十千首卢,首卢三十二字,梵数经法也。即审数之,就十七千二百六十首卢,残二十七字,都并五十五万二千四百七十五字。”南朝梁僧祐《出三藏记集》卷十:“以三月五日出,至七月十三日乃讫,胡本十二千首卢也。”

三、提前量词始见书证

对于大型历时辞书来说,探源工作非常重要。王力《新训诂学》说:“我们对于每一个语义,都应该研究它在何时产生,何时死亡。虽然古今书籍有限,不能十分确定某一个语义必系产生在它首次出现的书的著作时代,但至少我们可以断定它的出世不晚于某时期。”[12](P173)不过,正如赵振铎先生所指出的:“揭示语源,难度很大……一个词义到底什么时候见于文献,说起来简单,要真正落实还很不容易。要从浩如烟海的文献里去找某个词义的始见书,的确无异大海捞针。”[13](P134)在量词史研究中,力图对每一个量词追源溯流,找到每一义项的始见书证,可以为大型辞书的编纂和修订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

1.粒

《大词典·米部》量词义始见书证引唐郑遨《伤农》诗,《大字典·米部》则引唐李绅《古风二首》之一。

按:量词“粒”魏晋文献已见,如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五:“以葵菜子一粒,新汲水吞下,须臾即破。如要两处破,服两粒;要破处,逐粒加之,验。”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义解二·释昙翼》:“刺史毛璩深重之,为设中食,躬自瞻奉。见翼于饭中得一粒谷先取食之,璩密以敬异。”

2.珠

《大词典·王部》量词义书证为郭沫若《屈原》第三幕,《大字典·王部》未收量词义。

按:量词“珠”魏晋南北朝文献已见,如《齐民要术·煮胶》:“候皮烂熟,以匕沥汁,看末后一珠,微有黏势,胶便熟矣。”

3.螺

《大词典·虫部》:“墨的量词。亦代称墨。”始见书证为《初学记》卷二一引晋陆云《与兄书》:“曹公藏石墨数十万斤……今送二螺。”《大字典·虫部》未收量词义。

按:陆云《与兄书》中的“螺”,为个体量词还是借用量词,学界仍存争议,不宜作为书证。可用《初学记》卷二引《妇人传》:“并致上书墨十螺。”

4.丛

《大字典·又部》量词义始见书证引唐白居易《买花》;《大词典·又部》量词义则引南朝梁陶弘景《真诰·运象篇四》:“其中有石井桥,桥之北小道,直入其间,有六丛杉树。”

按:《真诰·運象四》例并不典型,因为杉树并非丛生植物,只是枝叶繁茂而具有一定的丛聚外形特征,高大的杉树则不用量词“丛”。书证可用南朝梁沈约《修竹弹甘蕉文》:“窃寻苏台前甘蕉一丛,宿渐云露,荏苒岁月,擢本盈寻,垂荫含丈,阶缘宠渥,铨衡百卉。”

5.盆

《大字典·皿部》:“计算一般容器盆所盛数量的单位。”始见书证引鲁迅《彷徨·伤逝》;《大词典·皿部》未收量词义。

按:量词“盆”魏晋南北朝文献已见,如《高僧传·神异下·释保志》:“须一盆水,加刀其上,俄而雨大降,高下皆足。”

6.襆(幞)

《大词典·衣部》用作表示包裹、包袱的量词,始见书证引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大字典·衣部》则引唐李贺诗。

按:量词“襆(幞)”魏晋南北朝文献已见,如东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二十卷本):“即有一人提一襆新衣。”

7.架

《大词典·木部》量词义“用于有支架的或支架状的东西”,始见书证引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大字典·木部》则引宋周密《乾淳岁时记·元夕》。

按:量词“架”此前文献已见,如《魏书·太武五王传》:“臣今据《周礼》……依十二月为十二宫,各准辰次,当位悬设,月声既备,随用击奏,则会还相为宫之义,又得律吕相生之体。今量钟磬之数,各以十二架为定。”

8.番

《大词典·田部》用于称量纸张的量词,始见书证引《新唐书·柳公权传》;《大字典·田部》则引《新唐书·杜䢲传》。

按:量词“番”魏晋南北朝文献已见,南朝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卷四:“右从目录,凡用墨、朱、黄三色,书大度白及细纸,合十六番。(八番白,八番色。)”“大凡四卷,真本。书杂色合六十五番,或真或草、行。”

9.滴

《大词典·水部》量词义“多用于呈颗粒状滴下的液体”,《大字典·水部》量词义“多用于颗粒状液体”,始见书证均为唐韦应物《咏露珠》:“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按:量词“滴”魏晋六朝文献已见,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望见蜜芝从石户上堕入偃盖中,良久,辄有一滴,有似雨后屋之余漏,时时一落耳。”前秦王嘉《拾遗记》卷九:“其使不食中国滋味,自赍金壶,壶中有浆,凝如脂,尝一滴则寿千岁。”

10.团

《大词典·囗部》量词义始见书证引唐戎昱《闰春宴花溪严侍御庄》诗;《大字典·囗部》则引宋陆游《岁暮二首》之四。

按:量词“团”魏晋南北朝文献已见,如东晋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摩诃僧祇律》卷三十三:“真金百千担,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团泥,敬心治佛塔。”南朝宋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五分律》卷二十六:“虽得阎浮檀,百千金宝利。不如一团泥,为佛起塔庙。”

11.股

《大词典·月部》量词义分为三类,一是“用于条形的东西”,书证引宋陈从古《浯溪》诗:“浯溪一股寒流碧,耸起双峰如削壁。”二是“用于气体、气味等”,书证引《水浒传》第九五回:“只见两股黑气,在阵前左旋右转。”三是“用于神态、劲头、力量等”,书证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〇六回:“还要写伏辩,那股怨气如何消得了。”《大字典·月部》量词义未分类:“用于成条或成批的东西,也用于气体”,书证引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二:“放窗户间得玉钗半股,青蚨半文。”

12 下页尾页

标签: 书证 辞书 量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京开幕 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在京开幕 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到会祝贺 汪洋作政协常委...
1.35万亿元!中国烟草创下利... 1.35万亿!虽然处在疫情之年,但是中国烟草还是在2021年刷新了税利纪录。3月6日,2021年烟草...
理想汽车:2021年第四季度净... 2021年第四季度的车辆毛利率2为22.3%,而2020年第四季度为17.1%,2021年第三季度为...
新泰天气预报03月04日 新泰天气预报30天 今日天气:新泰市,晴,0℃~18℃,西风1级,当前温度8℃。 2022年03...
考验践行良法善治的知识产权“维... 某CMS发函广大网站主侵权,并要求高额付费的事情,近期闹得沸沸扬扬。被大家诟病的是其一直对外宣传免...
一周国内本土确诊553例,涉3...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根据国家卫健委通报的新冠疫情情况梳理发现,2月25日至3月3日,31个省市(含兵团...
最大12级!华北大部出现7级以... 截至4日下午14时,内蒙古中东部、北京、天津、陕西、河北西部、山东、辽宁西部等地出现7-8级以上大风...
最晚不会晚于2025年,中国一... 据中国新闻网微博3月3日消息,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接受采访表示,中国距...
胡锡进:军费占GDP的比例太低... 今年中国国防预算增长7.1%,高于去年的6.8%,另外明显高于今年GDP增长5.5%左右的目标。但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