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乌克兰被誉为欧洲粮仓,为何却发生大饥荒,饿死了400万人?
对于苏联来说,一九二八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在这一年斯大林提出了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而五年计划在此后也成为了许多国家模仿的模板。对于斯大林来说,现在的苏联可以说是一片衰败和萧条。在当年,绝大多数西方列强通过罪恶的三角贸易和海上知名取得了先发优势。而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则一穷二白,看起来没有任何突破当前局面的可能性。
而更可怕的是在之前的一系列战争当中,沙俄的工业基础也已经被摧毁殆尽。现在的苏联一片衰败,而且周边的势力虎视眈眈,苏联随时有可能来到灭亡的边缘。面对着当前衰败的局面,斯大林毅然决然地放弃列宁的经济政策。斯大林表示,现在的苏联已经没有机会一点一点地向前进步了。现在苏联已经比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落后了足足五十年,而苏联必须在十年之内跑完这段距离才不会被灭亡。
因此斯大林认为,在当前条件之下,想要追赶西方的发达国家,最快的途径就是赶紧发展重工业。但是对于苏联这样一个国家来说,发展重工业谈何容易。而这时斯大林做出了一个堪称有魄力,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百姓无法接受的决定,那就是直接进行工农业剪刀差,全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当这个方案被提出来的时候,苏联举国哗然,因为这就代表了出卖当时俄国最多的农民的利益。苏联国家将低价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然后通过粮食出口换取大量外汇,进口先进的工业设施,然后向民众高价出售工业产品来换取利润,然后再将利润投入到工业化当中。当工业化全部完成之后,再重新反哺农业。
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这绝对是艰难的一步。但是有铁人之称的斯大林认为,苏联想要强大就必须要走出这一步,短时间的阵痛是无可避免。虽然国家需要发展,但是农民也需要生存,因此农民不可能愿意把自己辛苦的成果以近乎于白送的价格送给国家,这就导致了苏联的粮食征集过程非常坎坷。实际上早在革命时期,苏联就曾经进行过大规模的征粮活动。当时的农民还愿意把粮食交给红军,毕竟如果他们不把粮食交给红军的话,那么更加凶残的白军就要来强行抢夺他们的粮食。就在前几年的内战当中,农民刚刚过了几年的苦日子。现在斯大林就决定将全国集体农庄化,将所有百姓的粮食全部收归公有,百姓们怎么可能愿意呢?而这时斯大林政府的一个错误就将导致未来惨绝人寰的乌克兰大饥荒。
曾经的乌克兰被称为欧洲的粮仓,这里有着全世界最为肥沃的黑土地,但是却在之前几年的战争当中几乎被践踏殆尽。当苏联政府的农业集体化政策下达的时候,这里的农民都非常的抵制。他们认为与其把粮食全部交给国家,不如把粮食都拿到自由市场上卖个好价钱,于是他们开始疯狂地抛售粮食。
这样的举动自然引起了斯大林的注意,斯大林干脆提出了消灭富农、推进集体化的口号,可是这个策略执行起来就是另一种情况。许多执行人员随意地界定富农,甚至有些人只有一头羊,也被定性为富农,他们的土地和牲畜被强制集体化。
为了向上邀功,许多工作人员就这样将许多贫农也打为富农,并且直接将他们流放到西伯利亚。这些人的所作所为直接激起了民愤。当年的西伯利亚比今天的西伯利亚还要恐怖,斯大林本人就曾经被沙皇流放到过西伯利亚,他清楚地知道流放西伯利亚代表着什么。有很多农民就这样死在了流放的道路上,还有很多人死在了流放地,而这只不过是一切的开始。
在所谓的消灭富农的过程当中,有八十五万乌克兰农民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亚,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有着种植经验的青壮年。很多人由于害怕被打为富农,他们开始宰杀自己的牲畜,毁坏自己的农业工具,到最后反而导致了劳动力大幅度下降。
同时,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乌克兰又遭遇了相当严重的气候灾害,许多农田颗粒无收,这就导致乌克兰境内的粮食产量以飞快的速度下降。如果斯大林能够注意一下的话,他就应该降低征粮的标准。但是他却一直认为之所以在乌克兰收购的粮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那是因为有人私藏粮食。于是斯大林干脆组建了大量的征粮队,挨家挨户地收粮,并且告诉收粮队必须要完成任务,否则他们也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征粮队为了完成任务,几乎将百姓家里的所有余粮都收走,甚至包括口粮和种子粮,甚至下令如果私藏粮食就会遭到处罚,甚至直接枪毙。无法忍耐的农民选择了起义,而军队又直接将起义镇压。就在此时,乌克兰大饥荒爆发了。
一九三二年,乌克兰第一书记向斯大林提出,现在的粮食产能不足,如果再继续征粮很有可能遭遇民变,但是他的提议并没有获得斯大林的重视。然而就在饥荒发生之后,苏联又表示如果没有完成规定的粮食上交额,那么政府就不会发放救济粮。当时的苏联已经进入了工业化革命的重要时期,因此他们不但没有发放救济粮,反而将更多的粮食用于出口。当时的基辅军区总司令亲自出面请求斯大林发放粮食,但却被斯大林无情驳回。
当时苏联为了维持国际形象,干脆采用强制手段封锁消息,甚至还邀请了著名的美国记者沃特杜兰蒂来到苏联,让他向外报道苏联五年计划的情况,并且邀请他到一些做好了准备的农场进行参观。他看完这一系列之后,虽然明知道乌克兰可能发生了大饥荒,但是在苏联的要求之下,在自己的报道当中只对于苏联的成就进行称赞。而对乌克兰的饥荒表示,乌克兰根本没有发生过任何程度的饥荒,而且也不可能发生。
这就导致了当时的国际社会对乌克兰的饥荒情况没有任何的概念,但是饥荒的蔓延是无法抑制的,饥饿就像瘟疫一样到处蔓延,有很多农民吃光了仅剩的口粮之后,开始挖掘树皮和草根,甚至很多人把目光放到饿死的人身上。
一九三三年的春天,乌克兰的许多村庄变成了废墟,劳动人口进一步减少,但是征粮的标准却始终没有降低。在一九三二年到一九三三年,因为饥饿而死的人就占到了三百五十万,可以说已经达到了乌克兰出生人口的三倍,而这影响是深远。就算在饥荒远离之后,乌克兰的人口直到一九四三年仍然是负增长状态。苏联官方在此后对此次计划的解释是,这些农民太过懒惰,他们放弃了劳动,所以没有种出足够的粮食。
就在这样的残酷景象之下,乌克兰城市化率反而越来越高,许多农民不得不进入城市参与工业生产,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不被饿死。工人待遇在这段时间里得到了相当大的提高,苏联的工业化步伐几乎不能阻挡。毫不夸张地说,如不是斯大林如此铁腕的实施工业化,那么苏联也绝无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工业国家,也就自然不可能在后来的卫国战争当中击败德国的侵略者,但这一切却都是建立在乌克兰人的血泪之上。
在那段时间,苏联全国的死亡人数约为七百万,然而却有三百九十四万乌克兰人被饿死,乌克兰为苏联的建立付出了自己的一切。再后来,乌克兰出身的赫鲁晓夫选择将克里米亚划分给乌克兰,作为对于之前饥荒的补偿。人们往往会称赞苏联高速的工业化,就连丘吉尔也赞叹斯大林将一个只有木犁的国家变成了一个拥有核弹的国家。但是那些在饥荒当中死去的人们,现在却只是纪念碑上一个冰冷的数字,历史就是这样,谁是谁非永远也说不清楚,但是历史的真相却永远冷冰冰的埋藏在那里,供后人反思和凭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