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币的一面,自2022年3月3日俄军宣布占领乌克兰南部城市赫尔松之后,尽管炮击和空袭依然频繁,但乌克兰再未有任何一个主要城市落入俄军掌握,相反各方对俄军伤亡人数的估计越来越高;硬币的另一面,则是自2月28日开始的双方谈判已过三轮,并在3月10日举行了开战以来两国外长的首度会晤,也有多国领导人在双方斡旋,试图为战局寻找谈判空间,但所有这些外交努力,直到战事进入第三周仍未出现任何取得突破的迹象。
从2月24日战争爆发,目前已有超过200万名难民离开乌克兰,还有更多的乌克兰人从战区转移到国内中西部暂时尚未被战火波及的地方,而平民死伤人数每天都在迅速增加。与此同时,整个西方世界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也达到前所未见的程度:开战仅十余天,如今俄罗斯所经历的西方制裁数量已经超过伊朗、朝鲜和委内瑞拉此前数十年中累计下来的总和,横跨所有行业的近300家跨国公司中止或放弃了在俄业务。3月10日,俄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将本轮西方制裁称为“史无前例的经济战争”,俄罗斯经济同样在打一场消耗战,代价是全俄罗斯普通人的生活。
从地图上看,目前大半个乌克兰的形势颇似已被俄军包围:东部的战火兵临哈尔科夫和切尔尼戈夫两大重镇城下;南部失去了与克里米亚半岛相连的沿海大片地区,梅利托波尔和赫尔松两个主要城市也宣告失守;在北部,首都基辅已沦为另一个主要战场:俄军占领了基辅北郊的数个区。
但在现实中,除了更加密集的炮击和空袭,战局态势与开战前三天相比并没有发生太多实质性变化,乌军在局部地区甚至实现了小规模反攻。尽管在此期间,有关俄军大举集结兵力,可能对基辅或其他主要城市发动强攻的相关预测时有出现,但直到目前仍未成为现实。
在战争开始的第四个小时,即2月24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俄罗斯国防部曾在其第一次战果通报中称,乌方空军基地的基础设施“已经瘫痪”,军事基础设施、反潜设施、军用机场和航空均“被高精尖武器破坏”,乌军防空能力“已被压制”,而进入乌克兰的俄军“并未遭遇乌克兰边防部队的抵抗”。
15天后,这些表态与现实发展的偏差变得明显:3月1日,俄方再次宣布已经夺取乌克兰的制空权,3月5日,普京在公开发表的演讲中再次表示,乌克兰军队的防空系统已被俄军摧毁。在普京的叙述中,这是摧毁所谓的“纳粹乌克兰”计划的关键构成部分。此后一周里,乌克兰军方仍在每日更新数据,称击落了更多俄罗斯战机,俄罗斯国防部所公布的“摧毁乌军军事目标”的数字则仍在逐日增长。
3月2日,俄国防部首次承认俄军在乌克兰战场的死亡人数已经达到498人,1597人受伤,这是近年俄罗斯所有对外军事行动中获得正式承认的最大伤亡。
有观点认为,当前俄军的主要策略已从强攻转向围城,但迄今为止,这一策略的实施效果仍不明朗。在基辅郊区,自开战第一天起就由俄军宣布占领的安东诺夫国际机场,直到今天仍是双方争夺的目标,位于基辅西北郊外的小城市布察已被乌克兰方面宣布夺回。在赫尔松和梅利托波尔,以及更多被俄军占领的居民点,当地居民举行反对占领的抗议消息同样每天都在传来。
同时陷入僵局的还有西方国家的态度。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近期多次表达了要求西方在乌克兰上空设立“禁飞区”的迫切需求,但由于俄罗斯多次警告类似举动将被俄方视同开战,北约对此仍持明确拒绝态度。过去几天,由波兰、保加利亚和斯洛伐克等国向乌克兰提供苏制战机的提议在北约成员国之间反复拉扯,无论前述三个当事国、美国、德国,还是北约,无人想要承担“向乌克兰提供战机”这一可能引发更大规模交战的风险,而西方国家参与俄乌战事的可能性则自战争爆发前就被各国领导人公开排除。
而对于乌克兰,仅维持战局天平不致倾翻,就已经是超出各方预期的关键成就。
战事爆发两周后,哈尔科夫、切尔尼戈夫、马里乌波尔和基辅部分区域几乎已成为一片废墟,马里乌波尔等地的民用基础设施,如供水、供电和通信网络陷入长期瘫痪。3月5日,欧洲最大核电站扎波罗热核电站周边设施起火。3月9日,已在战事初期落入俄军控制下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又遭遇断电危机。
从3月7日起,双方商定的“人道主义走廊”成为各方关注重心,这一平民撤离计划涉及基辅、马里乌波尔、哈尔科夫、苏梅、特罗斯蒂亚涅茨、克拉斯诺皮利亚、伊尔平、布察等多个正遭受重炮轰击的乌克兰城市,但双方不断相互指责对方违反协议,向平民疏散路线开火,没有争议的是,在此期间对于城市人口密集地区的攻击仍在频繁发生。
直到3月11日,仍有至少数十万居民被困在各个战斗激烈的城市,乌克兰方面指出,在当前情况下向如马里乌波尔等遭到围困的城市运送水、食物和药品是“不可能的”。
截至3月10日,联合国已经确认超过230万乌克兰人逃离本国,其中一半左右是儿童;至少549名乌克兰人死于战争,另有957人受伤,联合国人权高级办公室也再次确认,真实数字可能远高于此。
泽连斯基的首席经济顾问奥列格·乌斯坚科在3月10日称,截至目前,至少有价值1000亿美元的乌克兰基础设施、建筑物和其他有形资产被摧毁。他说,50%的企业已经完全关闭,另一半的运营能力远低于产能。
泽连斯基在3月7日与美国ABC电视台的采访中承认,尽管乌克兰人愿意战斗到底,但“事情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我们”。在同一场采访中,他表示,乌克兰方面就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位寻求妥协是可能的,但这需要建立在对话基础上。3月9日,乌克兰总统办公厅副主任、泽连斯基外交政策高级顾问伊戈尔·朱可夫瓦在与彭博社的对话中再次敦促俄罗斯立即停火和撤军,他表示,乌克兰对在世界大国担保下的中立地位持开放态度,但“不会交易一英寸领土”。
在如此战局面前,要在谈判桌上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甚至比开战前更加艰难。
2月28日、3月3日和3月7日,俄乌双方代表团在几经周折后艰难完成了三次谈判,但除涉及平民的应急方案外,并未就任何内容达成共识。期间,俄罗斯曾多次提出自己的“谈判条件”,包括要求乌克兰立刻停止一切军事行动、以法律形式杜绝加入北约的可能,以及承认克里米亚为俄罗斯领土等,但均遭乌方明确拒绝。乌克兰政府对此回应称,乌方既不打算接受“最后通牒”,也不会选择“投降”。
开战之初,俄方曾于2月25日一度表示,与乌克兰的谈判要建立在乌方先“放下武器”的前提上,且必须讨论乌克兰的“中立地位”问题,包括乌克兰如何“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但这些谈判前提均遭乌方拒绝,2月28日的首轮谈判最终在乌方所指的“无任何前提条件”情形下得以进行,且主要围绕停火和俄方撤军。但尽管事后俄方代表梅津斯基称谈判进展积极,乌克兰方面仅由泽连斯基含糊地透露,会谈没有取得“预期想达到的结果”。
2月28日谈判进行期间,克里姆林宫借普京与法国总统马克龙通话之机,对外透露称,俄方对与乌克兰的谈判持“开放态度”,但只有在俄罗斯的安全领域和“合法利益”能够得到“无条件的”考虑时,乌克兰问题的谈判才能有结果。在与马克龙的通话中,普京再次提出,俄罗斯要求的安全领域诉求包括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半岛的“主权”、对乌克兰进行“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以及保证乌克兰的“中立”地位。
3月3日,双方在第二轮谈判中就人道主义走廊和疏散平民问题达成暂时一致,但除此之外,导致战事爆发的实质性问题依然未被触及。
3月7日第三轮谈判开始前,俄罗斯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在接受路透社的电话采访时,再次阐述了俄方可以“立即停火”的几项条件:要求乌克兰立即停止军事对抗;修改乌克兰宪法,撤销关于加入“任何集团”的条款;此外,还需要承认克里米亚半岛为俄罗斯的“领土”,并需承认乌克兰东部两地区──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地的“独立”。他表示,除了上述诉求,俄罗斯并不寻求对乌克兰提出“任何进一步的领土要求”,俄方也没有要求要接管乌克兰首都基辅,也不会对乌克兰进行长期性的占领。此前俄方所强调的乌克兰“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的军事行动目标没有出现在这一最新的立场表态中。
即使如此,双方立场仍有较大差距。
3月10日,俄外长拉夫罗夫与乌克兰外长库莱巴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举行了自战事爆发以来两国首度外长级别的会面,但这次会面依旧未能就任何事项达成对话或突破。库莱巴在会谈后称,俄方所期待的仍然是乌克兰的“投降”,而这是乌方已多次重申不会接受的选项。拉夫罗夫则在记者会上称,俄罗斯“没有攻击乌克兰”,“未来也不会攻击其他国家”。
泽连斯基在3月9日德国《时代周刊》的采访中表示,乌克兰始终支持谈判,但认真对待谈判“需要看到其结果,目前为止这并未发生”。3月10日,拉夫罗夫在安塔利亚举行的发布会上则称,虽然普京“不拒绝与泽连斯基会面”,但直到目前,“他们绝对没有什么可以谈的”。
而在多重僵持之下,俄罗斯经济正在经历一轮程度前所未见的严重承压。
3月8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对俄罗斯能源实施全面禁运,将对俄的经济制裁再次推上新台阶。英国首相约翰逊也随后宣布,英国将在2022年内实现与俄罗斯能源的脱钩。随后几天里,对于俄罗斯能源的争论成为欧洲最热门的话题。直到目前,虽然欧洲主要国家显然未下定决心,但欧洲委员会已经发出了“削减三分之二俄罗斯能源进口”的呼吁。法国总统马克龙则在3月10日进一步警告称,欧盟应当为涉及俄罗斯天然气的“全部情景”做好准备。
在央行和各大主要银行遭遇制裁、支付受限、大批西方公司撤离、卢布汇率连日跳水之后,针对能源的禁运前景是压在骆驼身上的又一根稻草。由于汇率急跌,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24日至3月4日,即俄“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的第一周,俄全国商品价格单周涨幅达到了2.2%,创下24年以来最高纪录。
据经济学家预测,至3月底,俄罗斯本年度通胀率可能达到20%以上,由于普遍预期价格将出现大幅上涨,多地出现抢购、限购的报道,尽管多个政府部门出面澄清称,当前俄国内物资储备足够三个月或更久时间所需,仍有多家连锁超市对方便食品、卫生纸、糖和粮食等基本生活物资推出限购政策。
一位莫斯科市民表示,目前物资短缺现象尚未在莫斯科出现,但他已对此“做好了心理准备”。
为了稳定经济并回应制裁,俄罗斯已针对外汇推出了一系列限制政策,遏制资本外流,并对高达200余项商品种类实施了出口禁运。
3月7日,俄罗斯政府出台了包括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友好”名单,同意企业向这些国家和地区以卢布偿还债务。3月10日,俄罗斯央行首度释出建立在与18位经济学家咨询结果上的未来经济预期:据他们估计,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GDP)预计将在2022年下降8%,年通胀率将达到20%以上,卢布与美元汇率则保持在100∶1—110∶1的水平。如果经济能够经受住最初几个月的打击,事态将在2023年以后逐渐缓和并好转。而非央行的分析师则预测称,2022年俄罗斯人均实际收入可能下降达到10%以上,且这一估计并未合并计算失业率。
但这仍是极为初步的分析:俄《生意人报》援引政府消息人士报道称,事实上,现在政府经济部门和俄罗斯央行无法对西方制裁、战争干扰以及俄方反制裁措施给经济造成的实际影响做出预测,因为“没有任何数据”。
直到目前,俄罗斯政府所推出的经济对策,总体上并未偏离2020—2021年新冠大流行期间的一揽子经济扶植方案,包括公民和企业减税、推出优惠政策和机制、简化行政审批手续等,而对于更为具体的制裁与战争所造成的经济影响,当前除限制部分品类商品出口外,对俄罗斯国内的经济如何实现缓冲,暂时并未出台详细应对措施。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弗曼认为,尽管俄罗斯比大多数国家都更有应对制裁的准备,但从长远来看,俄罗斯仍可能成为这场冲突中除乌克兰外在经济上的最大输家——随着时间推移,不仅制裁将越来越多地带来损害,俄罗斯在全球市场中愈发孤立,以及投资不确定性的增加,都将削弱俄罗斯与外界的贸易等经济联系。
3月11日,美国方面还传来华盛顿可能寻求彻底终结所有对俄正常贸易的消息。但截至目前,俄罗斯政府仍维持强硬表态称,俄经济足以承受并应对本次危机,普京在3月10日的政府经济会议上表示,制裁后的俄罗斯将“更为强大”。
下一篇:再续俄乌冲突最新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