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吾楼
导语
美国拒绝直接或间接向乌克兰提供战斗机,再次说明美国不愿意卷入俄乌战事,不希望与俄罗斯发生直接军事冲突。与此同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及执政党在“加入北约”态度上也出现软化。3月8日泽连斯基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采访时表示已对乌克兰加入北约“失去兴趣”;9日,他提到乌方正准备与俄罗斯进行下一轮谈判,以实现和平;10日,他提出要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直接对话”,甚至准备做出一些妥协。
泽连斯基态度的变化可能和幕后美国的施压有关。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已多次拒绝泽连斯基的美国,究竟对这场战争抱有何种预期。除了通过制裁孤立俄罗斯以外,美国还有什么工具可用?是否对形势变化做好了充分准备?这场战事究竟会如何收尾?
正文
乌克兰如今陷入战火,超两百万难民逃离家园。这场悲剧的直接导火索是乌克兰打破中立,选择去俄罗斯化的亲西方道路。但深层原因主要是和北约的持续东扩、俄美欧之间的地缘政治博弈以及俄乌在领土、军事和能源领域的矛盾积累有关。尤其是冷战时期北约和华约的对抗为今日乌克兰悲剧埋下祸根。冷战结束后,华约不复存在,美国为了继续强化在欧洲的领导地位,保留了北约,并拒绝俄罗斯加入,最终将俄罗斯推向了欧洲安全架构的对立面。这也符合美国过去20多年的战略预期和政策设计。
事实上,俄乌战争从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就已经打响。当年年初,亲俄的亚努科维奇政府被推翻。俄罗斯认为,乌克兰无法受到俄罗斯的控制对莫斯科而言是极大的威胁,故强烈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之后的波罗申科政府保持了适当克制,并和俄罗斯及法德签署了《明斯克协议》,缓解了俄乌在乌东顿巴斯地区的紧张对峙局势。
但泽连斯基上台后将俄罗斯视为最大威胁,并加大针对乌东反政府武装或亲俄武装的“反恐清剿行动”,并要求俄罗斯返还克里米亚。为达到这些目的,泽连斯基加速申请加入北约和欧盟。但欲速则不达,这些行为极大地刺激了俄罗斯。俄罗斯总统普京在2月24日发起军事行动前电视讲话中明确提到,俄罗斯感到自己的“安全、发展和存在”受到来自乌克兰的持续威胁。普京及其幕僚也明确表示,此次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就是要让乌克兰“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
美国需要“俄乌战争”
从政治和道义上讲,现在的拜登政府表面上可能不希望东欧重燃战火,一方面是任内不希望违背选民意愿、派兵参与别国军事行动,另一方面更不希望新出台的印太战略实施受阻,在应对中国挑战方面分心乏术。东欧有事必然会转移拜登在印太的注意力。奥巴马时期重返亚太战略就因为受制于中东事务,而最终空壳化。但是,从全球地缘格局和领导地位来看,美国反而“需要”这场战争,除了继续自己的军火出口生意以外,最重要的目的便是借势强化和壮大北约,牢牢把握欧洲事务中的话语权和领导权。
经历特朗普执政后,法德等欧洲国家质疑美国的领导力和兑现承诺的能力。德国前总理默克尔说欧洲防务还是要靠欧洲自己,马克龙则提议组建欧洲联军。俄乌战争的爆发,只会让欧洲在防务上更依赖北约以及美国的领导。这种依赖在2011年利比亚战争中就已经得到体现。当时,欧洲国家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严重依赖美国的情报和侦察支持,包括空中加油,也离不开美军。只要俄罗斯威胁在,欧洲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就不会减少。
不过,美国希望俄乌战事发展保持在可控范围内。这一点从美国和北约不愿意出兵和拒绝向乌克兰输送战斗机就可以看出。虽然在国会施压下,拜登宣布禁止俄罗斯原油进口,但在乌克兰设立禁飞区问题上,国会和白宫立场同步,就是为了避免同俄罗斯发生直接军事冲突,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拜登更注重金融和贸易制裁、对乌军援以及逼迫日韩等盟邦选边站惩罚俄罗斯。
美国最新情报判断
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前,美国就发出了情报预判和示警,并警示以最严厉的举措让俄罗斯和普京付出代价。但是,能够做出较为准确的情报判断,并不代表美国对这场俄乌战争有着充分的准备。从2021年12月俄罗斯向北约和美国提三点要求开始,俄军便在乌克兰边境和白俄罗斯集结。只要根据卫星图像,美国完全可以做出俄即将“入侵”乌克兰的判断。这不是难事。难点在于战争真正发生后,美国也无法预测战争态势的发展,无法保证双边和多边层面的制裁效力,也不确定如何调停这场战争,更不确定如何将这场战争带给美国负面影响最小化。
3月8日,美国国家情报总监海恩斯(Avril Haines)在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举行的关于全球威胁的听证会上表示,俄罗斯总统普京曾希望通过闪电战在两天内拿下乌克兰首都基辅,从而使西方援助该国的努力落空。但俄罗斯“低估”了乌克兰的抵抗能力,俄军面临计划考虑不周以及士气和后勤方面的问题,很难控制乌克兰领土并建立一个亲莫斯科的政权。中央情报局(CIA)局长伯恩斯(WIlliam Burns)也认为如此,并向该委员会表示,“俄罗斯的军事表现基本上没有效率”。
美国认为俄军“错估”且“效率低”合理与否,关键前提是“俄罗斯究竟是否想打闪电战”,或者“俄是否存在速战速决的战事规划”。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能够摸准普京的作战规划,可能就连俄罗斯军事指挥官也不甚明了。所以,这一情报是基于当前战事演进程度做出的主观判断。
对于普京将俄罗斯威慑力量调至“特殊战备状态,海恩斯承认“不同寻常”,但她认为,这只是为了传递信号。美国情报分析人士没有观察到俄罗斯的核态势有超出以往国际危机期间所发现的变化。但是,两位情报负责人评估认为,紧张局势仍然存在“意外升级”的可能性,普京不太可能退缩,反而会加大攻击力度,并削弱乌克兰军队,并越来越无视平民的伤亡。所以,未来数周将出现“丑陋”的局面。
从美国这一情报判断和不断追加制裁来看,美国并不认为战争将很快结束。事实上,对于当前俄乌战事发展,美国并无万全的准备。这就如同之前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拜登及其整个国安团队虽然筹备了许久,但最后也还是在乱局中尴尬收场。
2014年俄罗斯军队进入并掌控克里米亚,美国毫无准备。当时美国身陷中东战场,且面临打击ISIS的任务以及叙利亚危机,整个重返亚太战略推进得也很困难。所以,从2014年开始,美国对克里米亚的关注是间歇性的。
曾在奥巴马政府担任国防部副部长乌克兰、俄罗斯和欧亚大陆事务助理的法卡斯(Evelyn Nicolette Farkas)今年2月11日在《纽约时报》撰文称,2014年美国事先已注意到俄军动向,但美国从未想到普京会冒险吞并克里米亚。奥巴马政府谴责俄罗斯的同时,同欧盟、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亚对俄罗斯个人及实体实施了制裁,但最终还是未能震慑普京,迫使其改弦易辙,这才导致今日俄乌局面。她主张通过更严厉的制裁改变普京行为。
此次应对俄乌战争,拜登政府推出一系列制裁的同时,也难免出现误判,面临准备上的“不充分”和预判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印度倒向俄罗斯。和日韩被迫制裁俄罗斯不同,印度莫迪政府比较务实,不愿意屈服于美国的压力,也不改变既定的对俄战略合作方针。俄罗斯依然是印度武器的供应国。所以,到目前为止,和中国一样,印度拒绝谴责俄罗斯,并在联合国针对俄罗斯的投票中投了弃权票。这凸显了印度在美俄之间的微妙利益平衡,也反映了美国影响力的相对下滑。美国保守智库“企业研究所”建议重新评估西方应该如何看待印度,并讽刺到,印度不认真考虑全球稳定的大问题,不愿与俄罗斯为敌,与其说它是一个大国,不如说是一个温和地区大国。
二是美欧利益分歧。美欧对乌克兰联合出台了制裁举措,但欧洲国家目前面临的一个现实是无法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3月8日,美国宣布禁止俄罗斯石油、英国宣布年底禁止进口石油,德国和匈牙利随即表示反对,认为此举会让德匈经济陷入停滞。另外,法国总统马克龙3月7日提到俄罗斯和俄罗斯人民也应该受到尊重,明显和美国的对俄威胁口吻不同。对于美国和欧盟推出的SWIFT制裁,德国和匈牙利也曾持保留态度,即便获得通过,该制裁也只是针对部分俄罗斯银行,且名单迟迟未能确定。
三是以国内利益为先的外交战略受到干扰。拜登上台后,推出了反战、撤军和以国内工薪阶层利益优先的外交政策,并通过“四方安全对话”、“美澳英AUKUS联盟”以及民主峰会等一系列精心铺垫,最终于今年2月12日推出了新的《美国印太战略》文件。俄乌冲突则转移了白宫宣传这份文件的势头。美国民众普遍反对派兵参与别国战事。如果东欧局势战事持续,拜登军事应对东欧局势的压力只会增加。美国印太战略的推进节奏必然会受到影响。
今年适逢中期选举,拜登及民主党人压力大。俄乌战争引发的经济制裁,已进一步推高油价及通胀压力,不排除白宫被迫采取一些石油贸易方面的豁免举措。
四是泽连斯基本人也在触碰美国红线。西方只卖武器、不派兵的做法,引发了泽连斯基的不满。和俄罗斯进行三轮谈判的同时,泽连斯基也批评美国、欧盟等未能采取有力措施,包括未能在乌克兰设立“禁飞区”。他也多次拒绝了美国方面希望他离开基辅的建议。3月9日,泽连斯基签署法律,允许所有乌克兰人在战争状态期间使用武器。
泽连斯基对美国来说也是一种“不确定性”。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3月8日一篇分析文章指出,演员出身的泽连斯基在此次俄乌战争中极力塑造一种“悲剧英雄主义”形象,这与西方国家避免和俄罗斯直接对抗、以防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审慎姿态背道而驰。文章批评泽连斯基是在触碰美国和欧盟坚持的政治和地缘政治红线。美国媒体爆出泽连斯基在纽约的豪宅与巨额存款,似乎都是为与之随时切割所作的铺垫。
美国还有一种一厢情愿的预判,就是期待中国能够“调停”俄乌双方。中国是乌克兰头号贸易伙伴,也是俄罗斯的军事与战略伙伴。俄乌战争这种地区动乱和战乱所造成的地区和全球影响,是中国不能回避的。此次俄乌战争可能会迎来国际规则与秩序一次调整。在美国和欧盟希望中国出面扮演调停角色的情况下,中国如何选择将考验一个负责任大国处理或管理国际事务的能力。缅甸危机、巴以冲突以及伊朗核谈判中,中国都曾扮演劝和促谈的建设性角色。中国可以在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基础上,为战事的平息和矛盾的缓解,扮演积极的角色,提出有利于地区安全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美国对俄乌战争还有一种预判(或者说误判),是非常危险的,那就是对台海局势的映射。拜登政府以及一些美欧媒体认为,如果美国此次无法有力回击或阻击俄罗斯,那么,美国可能在盟友和合作伙伴当中失去信誉,将来若台海出现状况,没有人相信美国会或有能力全力以赴。对于这种类比,中国外交部长王毅3月7日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台湾问题与乌克兰问题有着本质区别,两者没有任何可比性。最根本的不同在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乌克兰问题则是俄罗斯和乌克兰两个国家之间的争端。
王毅当时强调,台湾的前途希望在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在于实现国家的统一,而不是依靠什么外部的“空头支票”。“挟洋谋独”没有出路,“以台制华”注定失败。
虽然台海局势并未恶化到必须解决的地步,但美国借乌克兰危机造势,是中国需要重视的问题。美国的舆论造势,包括频繁派官员和议员访台,挑战一中原则,都是在逼迫中国解决台湾问题。这就需要中国在政治、军事和外交上做好充分准备,保持战略定力,避免掉入美国的陷阱。
中国应该以此次乌克兰危机为契机,在台海问题上重视公众信息的传播和国际舆论的引导,让西方舆论场清醒认识到乌克兰问题和台湾问题的本质区别。这有助于中国在国家主权宣示方面姿态更为积极和主动,在解决台湾问题时占领舆论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