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两名老人在乌克兰基辅州伊尔平等待撤离。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电 据乌通社14日援引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的话报道,当天举行的乌克兰和俄罗斯代表团视频谈判技术暂停到15日。报道说,波多利亚克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工作小组将完成一些补充工作,确定一些细节,“谈判会继续进行”。
外界对本轮谈判的一个关注点在于双方会否增进俄乌元首会晤的可能性。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13日表示,没有人排除俄总统普京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面的可能性,但此前需要弄清楚双方应在会面时讨论什么议题,以及会面可以带来什么结果。谈判代表团和部长们应首先尽自己的力量,使两国元首不是为了对话而见面,而是为了结果而见面。
据乌通社报道,波多利亚克13日表示,乌方正在寻找合适的地点以讨论安全保障协议。乌方正制定一揽子协议,在协议制定完毕且双方事先达成共识的情况下,乌俄两国总统可以会面并缔结最终的和平协议。
波多利亚克表示,俄方“已经开始建设性对话”,“我认为我们几天内可以真正达成一些成果”。俄方谈判代表列昂尼德·斯卢茨基告诉俄罗斯新闻社,双方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可能很快达成初步协议。
战局
俄空袭乌西部大型军事基地
据新华社电 俄罗斯和乌克兰官员证实,俄罗斯军队13日空袭乌克兰西部利沃夫州一座大型军事基地。
利沃夫州官员马克西姆·科济茨基13日说,俄军飞机当天向亚沃里夫国际维和安全中心发射大约30枚导弹,导致35人死亡、134人受伤。
俄罗斯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当天晚些时候证实,俄军使用远程高精度武器,打击亚沃里夫军事基地和附近斯塔里奇的另一处军事设施。
按照科纳申科夫的说法,这次袭击打死近180名外国雇佣兵,摧毁大量外国提供的武器,俄军“将继续歼灭陆续抵达乌克兰的外国雇佣兵”。
亚沃里夫军事基地距乌克兰与波兰边界大约25公里,占地360平方公里,是乌克兰西部最大军事基地。这里常被乌克兰用来与西方国家举行联合军事演习。
影响
机构报告:西方对俄制裁将削弱自身金融主导权
据新华社电 瑞士信贷银行日前发布报告说,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引发大宗商品市场“巨大风暴”,可能削弱美元和欧元为主导的现有国际货币体系,不仅给西方国家带来高通胀,而且威胁金融稳定。
这份由瑞士信贷银行策略师、美国财政部前高级顾问佐尔坦·波扎尔撰写的报告说,俄乌冲突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持续发酵。西方国家冻结俄央行资产动摇了美欧主导的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基础,世界将见证“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诞生。
《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指出,美欧国家对俄央行实施限制措施,以防其通过配置国际储备来削弱制裁措施影响,这种把国际货币体系“武器化”的做法将产生持久影响。
文章指出,目前发展中国家78%的国际储备为外汇资产。长期以来,很多经济学家把这些储备等同于存钱罐中的储蓄,但俄乌冲突下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表明,央行积累的外汇储备可以随时被夺走。
第十三架接返自乌克兰撤离中国公民 临时航班安全回国
据新华社电 14日上午8时50分,第十三架接返自乌克兰撤离中国公民临时航班安全抵达大连。
此前,已有12架接返自乌克兰撤离中国公民的临时航班安全回国。
中国向乌提供第三批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
据新华社电 记者从中国红十字会了解到,中国红十字会向乌克兰红十字会援助的第三批人道主义物资于3月14日搭乘航班从北京启运。
据了解,这批紧急筹措的物资包括儿童奶粉和棉被等,将帮助乌克兰红十字会救助受冲突影响的流离失所者,特别是儿童等最易受损害群体。
据中国红十字会介绍,该批物资预计于北京时间14日晚运抵波兰华沙,而后再运往乌克兰。先前运送的第一批紧急人道主义物资已运抵乌克兰,并由乌克兰红十字会分发给当地最需要救助的流离失所者。
声音
西媒一张嘴 不是偏见就是双标
多地人士不满西方媒体涉乌克兰报道——
“金发、碧眼”“白种人”“这些逃离战火的人不像叙利亚难民那样”“这里不是阿富汗,这里不是伊拉克,战事竟发生在文明的欧洲”……近一段时间以来,这些词句不时出现在一些西方记者对乌克兰危机的报道中,其暴露出的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与双重标准让中东等地人士愤慨。
不少西方记者在报道逃离战火的乌克兰民众时,把长相、肤色、种族、宗教信仰作为评判标准,将乌民众与中东、北非难民做比较,潜台词是前者比后者“更优质”,“更不应该”承受这一切。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凯莉·科维利亚在一档节目中说:“坦率说,这些不是来自叙利亚的难民,他们(乌克兰人)是白人,他们与我们很相似。”法国商业调频电视台记者菲利普·科尔贝在报道中说:“我们现在谈论的不是叙利亚人逃离战争,我们谈论的是长相与我们相近的欧洲人为了保命驾车离开(乌克兰)。”
伊拉克大学新闻系教授朱布里指出,在伊拉克、叙利亚、也门难民问题上,在巴勒斯坦土地被长期占领问题上,西方经常保持沉默,仿佛这些地方的人民低人一等。
西方媒体一些记者在分析乌克兰局势时,时常以“欧美中心论”视角,体现出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他们对于这场冲突发生在欧洲感到不可思议。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查理·达加塔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出镜报道时说,这里“不是一个如伊拉克和阿富汗那样冲突持续几十年的地方”,“你知道,这是相对文明的、相对欧洲的城市。”法国商业调频电视台一名评论员说,身处21世纪的欧洲城市,有巡航导弹发射,“好像阿富汗或伊拉克,你能想象吗?”
伊朗《德黑兰时报》日前刊文质疑西方媒体的逻辑。文章指出,西方媒体似乎认为,战争只发生在“不文明”的地区,实际上,那些发生在西亚和北非的战争,绝大多数是自认为“文明”的西方国家挑动的。
印度资深记者莫汉说,种族优越感是西方媒体歧视性报道的根源,这“非常令人失望和愤慨”。
津巴布韦中非经济文化交流研究中心研究员德拉米尼表示,新闻记者需要全方位了解其他国家及其民众,而西方媒体常对有色人种抱有偏见,它们的种族主义立场通常源于无知。
上一篇:英相与乌总联络世界军援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