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冯茵伦
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已在我国内地多个省份出现。
近期,国内外研究表明,奥密克戎的温和性正逐渐改变病毒的感染症状。相较此前肆虐的德尔塔变异株,奥密克戎引发肺炎的几率大幅降低,感染者出现味觉或嗅觉丧失的情况有所减少,但喉咙痛、全身倦怠等类似普通感冒或流感的症状更加明显。
“病毒越来越温和,所以防控必须前移。”病毒学家常荣山指出,面对未来流感化趋势,深入乡镇的基层发热门诊建设是重中之重,“这无论是对流感,新冠还是未来可能出现的其它传染性疾病,都是一劳永逸的事。”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谭晓东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om)表示,新冠疫情不会戛然终止,“抗疫仍要警惕,我们仍在路上。”
奥密克戎引发肺炎的几率大幅降低
韩国中央防疫对策本部1月24日发布的一项数据显示,韩国境内奥密克戎感染者的死亡率为0.16%,相当于德尔塔感染病例死亡率(0.8%)的五分之一,但略高于流感的致死率。
日本广播协会援引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的分析结果,对特定时间段的新冠肺炎感染情况做对比分析
日本广播协会(NHK)1月22日报道称,日本国立传染病研究所对首都圈1都3县(东京都、神奈川县、埼玉县、千叶县)新冠肺炎感染情况分析对比后发现,与2020年秋天左右流行的原始病毒株相比,德尔塔变异株引发肺炎的比率约为0.73倍;而今年1月上旬开始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肺炎的比率大幅降低,仅约为原始病毒株的0.12倍。
也就说,奥密克戎引发的肺炎比率,约为德尔塔的六分之一。
除了致死率和重症率降低,国外近期的研究表明,奥密克戎的温和性正逐渐改变新冠病毒的感染症状。
日本国家传染病研究所传染病流行病学中心主任铃木基(Motoi Suzuki)表示,自上月底以来,新冠患者的严重症状比率迅速下降,可能反映出奥密克戎变异株本身导致的重症风险很低,“可能是由于疫苗和其他因素的作用”。
美国免疫接种实践咨询委员会(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成员、传染病专家凯瑟琳·波林(Katherine Poehling)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采访时指出,咳嗽、鼻塞、流鼻涕和身体疲劳,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突出表现症状。但与德尔塔变异株不同的是,许多患者没有失去味觉或嗅觉。
日本广岛县政府此前对辖内约400名奥密克戎阳性患者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52%的患者出现“喉咙痛”症状,超过德尔塔变异株流行时的34%。同时,奥密克戎变异株患者出现“咳嗽”及“全身倦怠感”的比率,也高于德尔塔变异株。
但另一方面,出现嗅觉及味觉衰退或消失的比率仅1%,低于德尔塔变异株的6%。
英国卫生安全局基于去年12月在苏格兰当地收集的数据,对奥密克戎和德尔塔变异株的症状差异开展分析,并发表研究论文。
2022年1月14日,英国卫生安全局(UK Health Security Agency,UKHSA)基于去年12月苏格兰当地收集的数据,对奥密克戎和德尔塔变异株的症状差异开展分析,并带来类似的研究结果。
该研究对比个奥密克戎病例和87920个德尔塔病例后发现,54%的奥密克戎患者感到喉咙痛,只有34%德尔塔患者出现了该症状。
而嗅觉和味觉的丧失,在奥密克戎的病例中不太常见,约占此前的三分之一。该实验数据显示,只有13%的奥密克戎病例丧失嗅觉和味觉,而德尔塔患者为34%。
“喉咙痛”需引起注意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研究者们呼吁,当地政府应立刻修改症状清单,如将“喉咙痛”列为新冠病毒的症状之一,“出现相应症状的患者应马上筛检”。
在日新增新冠病例一度突破百万的美国,2021年12月底,芝加哥公共卫生局局长艾莉森·阿瓦蒂(Allison Arwady)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喉咙痛是奥密克戎发病的一个预测因素,特别是对于轻度突破性感染人群。
有新的证据表明,奥密克戎不像此前的变异株深入人体肺部,而是在呼吸道的更高位置快速复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和同事对一系列细胞和小鼠模型研究后发现,在人类肺上皮细胞中,奥密克戎的复制效率比野生型低三倍多。阿尔法、贝塔和德尔塔则正相反,这些变体的复制效率都与野生型相似,或高于野生型。
美国纽约长岛北岸大学医院重症监护服务主任休·卡斯艾尔(Hugh Cassiere)认为,奥密克戎患者更像是患上了支气管炎,而非肺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对此有相同看法。他向澎湃新闻指出,相继有多项动物实验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在肺部复制减少,在上呼吸道复制更多,这一点和临床报道的奥密克戎感染者主要是上呼吸道症状,重症病例比较少的情况相符合。
“相比德尔塔,奥密克戎感染者的症状更轻一些,也正如大家所希望的那样,开始更像流感或者普通感冒。”李侗曾说。
不过,日本国立国际医疗研究中心国际传染病中心主任大曲贵夫表示,高龄人士与慢性病患者易出现重症的情况并未改变,“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大曲贵夫指出,奥密克戎变异株更易于在喉咙增生,有确诊病例因为严重喉咙痛而无法进食和饮水,进而造成全身状态恶化,所以患者必须注意摄取水分与营养,并彻底做好防疫工作。
抗疫仍在路上,专家:基层发热门诊建设将是关键
目前,中国多地正迎战奥密克戎。
“病毒越来越温和,所以防控必须前移。”病毒学家常荣山向澎湃新闻表示,患者感染奥密克戎的时间很短,从发病、出现症状到结束,“约5天左右”。当一位患者出现发烧等症状去买药时,意味着他在两三天前就已经被感染。如果72小时内核酸检测呈阳性后被隔离,患者的症状很可能已经消失。
他认为,面对未来的流感化趋势,基层发热门诊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对于落实“四早”至关重要。“核酸检测能力、隔离能力和检测人员,是未来防止传染病的利器。”
2020年12月7日,国家卫健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发布《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设置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在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发热诊室,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下实现对发热患者的登记、筛查、隔离、报告、治疗、转诊等功能。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国家门诊专业质控中心主任王平曾表示,随着分级诊疗的逐步推进,患者首诊在社区是个趋势。“要让发热患者就近诊疗,第一时间阻断传播途径,避免就医途中和在大医院内继续传播。”
常荣山指出,当发热门诊深入我国乡镇地区,达到一定规模,届时可以将发热门诊与当地药店进行联网,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减少交叉感染和医疗资源挤兑情况的发生,做到精准追踪和定位,进一步降低传染风险。“无论是对流感,新冠还是未来可能出现的其它传染性疾病,都是一劳永逸的事。”他说。
正在肆虐的奥密克戎已出现多个亚型毒株感染病例,其中一个叫做BA.2的变异株正导致美国和全球各地新冠病例激增。早期研究显示,BA.2具有相当强的隐蔽性和感染性,曾有研究人员称其为“隐形版奥密克戎毒株”。
常荣山表示,新冠疫情大流行远未结束,接下来要重点观察南半球的疫情变化情况,警惕奥密克戎亚型是否会成为变异优势流行株,“关键时间点是今年的6月至8月”。
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谭晓东向澎湃新闻指出,新冠全球大流行的终止,前提是没有新的变异株产生。同时,流行的终结,是一个逐步减速的过程,不太可能会突然踩急刹车。“抗疫仍要警惕,我们仍在路上。”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新冠疫苗项目负责人卡特里娜·波洛克预测,“大流行今年不会结束,但通过科学研究和全球协调努力,我们可能会进入一个更好的阶段”。
责任编辑:崔烜 图片编辑:胡梦埼
下一篇:奥密克戎真有那么可怕吗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