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保障未成年人健康上网,全社会应凝聚合力
【光明时评】
日前,某机构发布的一份《2021未成年人网络媒介素养行为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未成年网民创新高,小学生群体规模扩大,社交平台成为未成年人主要信息获取渠道。鉴于“未成年人追星行为易引发网络暴力”“四成未成年人无法辨别虚假信息”等情况,该《报告》指出,当前,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媒介素养至关重要。
互联网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闯进孩子们的生活,绝大多数未成年人也已成为互联网世界的“原住民”。而互联网上有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一面,也有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一面,怎么让孩子们利用网络的优势汲取涵养,同时避免受到误导乃至荼毒,是社会必须严肃思考的问题。
一些研究机构把“未成年人网络媒介素养”作为课题研究。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选择和理解的能力、质疑和评估的能力、创造和生产的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等。这些能力恰恰是心智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所欠缺的。正是因为缺乏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些孩子把网上的攻击、谩骂当作潮流;正是因为缺乏基本的甄别能力,各种炫富、色情、暴力段子成为流行话题……越是看到众多05后未成年人网络媒介素养的不足,我们越是要以最大决心、最大诚意净化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绿色上网。
当前,互联网已渗透到千家万户,一刀切地全面禁止未成年人上网,既不现实,也可能让孩子们错失互联网的便利。通过耐心教育,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媒介素养,提升其价值判断能力,或有一定作用,但根本之道还在于多措并举、汇聚众智、凝聚合力,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增设网络保护章节,对网络游戏、直播、音视频等提出具体法律要求,谁不落实到位,将依法严肃追究责任;对那些不断向未成年人展示危险动作、整蛊恶搞等不良内容的平台,应当依法严肃处理;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开设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应成为所有视频和游戏平台的标配;学校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健康上网引导;家长则须更多关心孩子的心灵世界,在沟通中促进理解,做他们绿色上网的最后一道守门人。家长、学校、相关部门、运营平台都应切实担负起责任,汇聚守护幼苗健康成长的社会合力。
保证未成年健康上网,全社会应凝聚合力。成年人社会要做的就是为孩子们安装一道过滤网,把污浊泥沙阻挡在外,让清新空气涤荡人心。这项工作,做起来肯定比说起来要难得多。但是,为了下一代健康成长,为了社会向好向上向美向善,再难也必须坚决做到,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作者:李思辉,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